河北新聞網訊(河北日報記者高振發、王雪威 通訊員劉志剛、樊東岳)今年是張家口市重點項目建設攻堅年,全市上下搶抓北京攜手張家口籌辦冬奧會、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建設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三大機遇,以發展大生態、大旅游、大數據、大健康以及新能源、新技術和高端裝備制造“四大兩新一高”主導產業為目標,積極努力,協調推動,掀起了抓項目、促發展的熱潮。
據了解,今年該市重點項目建設集中實施了“55154”工程,即全年安排的200項市重點項目中,強力攻堅50項續建項目、50項新開工項目、100項前期項目,實現當年完成投資超545.5億元,力爭占全市當年固定資產總額的40%以上。1至7月,全市在建項目完成投資377.2億元,占年計劃投資的69.1%,完成投資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2.7個百分點。其中,列入省重點項目年計劃投資84億元,在建項目完成投資86.5億元,占年計劃投資的103%,完成投資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1.8個百分點。
政策扶持精準給力。市委、市政府多次研究出臺招商引資的鼓勵政策和推進園區發展專項意見,形成了日趨完善的政策體系。特別是對于重大項目,采取 “一事一議”的方式,在土地、稅收、人才及基礎設施等方面,為企業提供個性化、定制式的扶持政策,最大限度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。在土地方面,嚴格執行省分配給市的土地指標60%以上用于重點項目建設,有效保障重點項目順利開工建設。在金融資金方面,積極推介資金短缺的重點項目融入相關部門組織的金融高層論壇會、銀企對接座談會等活動,有效幫助項目單位解決項目建設資金問題。同時,設立多種類型的股權投資基金,為項目搭建投融資平臺,通過股權基金合作模式,扶持企業做大做強。
投資平臺日趨完善。全市規劃建設的各類產業園區達到24個,其中省級經濟開發區16個。各類園區高水平規劃、高標準建設、高速度發展,均達到了“七通一平”或“十通一平”標準,具備項目入園開工建設條件,為承載不同類型的項目搭建了良好平臺。
政務環境高效便捷。該市下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,實施全面簡政放權,著力減少審批事項和審批環節。在項目審批上,設立重點項目代辦服務窗口,開展“全程、無償、高效”代辦服務;同時按照“誰主管、誰審批、誰負責”的原則,由相關部門負責牽頭跟蹤服務,嚴督實辦,限時辦結,全力打造富有競爭力的投資“洼地”和服務“高地”。
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推進下,1月至7月該市重點項目取得了突破性進展。懷安浙江吉利汽車整車制造、阿里巴巴張北云計算產業園項目等續建項目完成投資178.56億元,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3.4個百分點;橋西特變電工能源電力設備產業園、宣化晶澳太陽能組件生產等47項新建項目開工建設,開工率達94%,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個百分點;赤城海陀小鎮旅游度假區、懷來戴維營國際高端生態旅游度假示范區等42項前期項目提前開工建設,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項。